Church Joomla Template

魏远聪弟兄的分享 : 情与理 (2023-04-30)

最近,我又再反复思想这段大家耳熟能详,又曾经分享过的经文,果然又有新的体验 弥 6:8:「世人哪,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。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?只要你行公义,好怜悯,存谦 卑的心,与你的神同行。」人与人相处, 什么时候讲情, 什么时候讲理,什么时候一半一半 呢?
上面经文说: 行公义=讲理,好怜悯=讲情。存谦卑的心, 与你的神同行=谦虚地听 听神如何指教你!不容易啊!与人的相处, 若太重情感的反应, 就变得感情用事、情绪化, 甚至横蛮无理⋯ 与人相处, 若太理性主导, 就变得冷酷无情,不体谅,冷血,硬绷死板⋯ 如 何所才能合情合理, 有情有义呢?
情与理的平衡是不是在我们努力建立教会,促进彼此相爱,互相包容的大前题更突显 重要呢?据我看来,弟兄姐妹们在相处中,情与理的比重不多不少受着原居地的文化所影 响,你有注意到吗?所以我们极需要圣灵赐下並保守我们有合而为一的心,也祈祷我们愿意 竭力堵塞一切因情与理的差异而生的破口,绝不给魔鬼留地步! 阿门!
主耶稣知道我们的軟弱,祂树立了情理互动的榜样:
 祂合情合理 —十字架的救赎,同时满足祂对人的爱情, 满足天父的公义
 祂为表达爱情, 做超乎常理的事 —替门徒洗脚
 众人只不过是来听道,耶稣没有义务给他们吃 —却体贴他们所需,行了五并二鱼的神跡
 祂捍卫真理, 绝不留情 —两次洁净圣殿
 祂不为罪找借口宽容 —毫不留情面指斥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
总括来说,我的领受是:无论在教会、在社区、在朋友圈、在家庭若没有抵觸真理, 或者在包容罪的情况下,我应该为对方付出真情;即使那不是我所习惯的文化社会常理。对 方若是主动作出不合常理的要求,究竟应该拒之以理还是伸出同情之手?我會谦卑地求那位 与我同行的主赐我智慧。最后,也求圣灵阻止我不濫用别人用真意所发出的真情。 愿那情理並存的主,赐给恩信众弟兄姐妹:以理约束自己,以情恩慈相待,竭力保守 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,奉主耶稣名, 阿们!


Church Joomla Template

赵少君执事心声:偏离真道的青少年 (2023-04-23)

箴言 22:6「教养孩童,使他走当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。」
青少年事工一直都是本教会,甚至全球教会,抖结的实际问题,既复杂又迫切。可是 我们不都是教育家,心理医生或护教牧者,这个异象的确不是三言两语的课题。 最近看了 Netflix 一套火热韩国纪录片 In the name of God: a holy betrayal (以神之名:信仰的 背叛),当中探讨四个韩国邪教,其中大篇幅指控「摄理教」扭曲圣经去迷惑不少高中及大 学女生,甘心向教主献身。在未完全了解受害人的心路历程前,指责她们愚笨无知是不恰当 的。反问传统教会的青少年流失严重,心就忐忑忧愁。
因为跨代的世界观截然不同,造成社会有代沟,教会有属灵代沟。西方学者曾将不同 年代人的特性分类: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,大衰退和美苏冷战诞生的失落的、伟大的、沉默 的一代 (Lost Generation, Greatest Generation, Silent Generation),充斥着失落沮丧情怀。到战后经 济起飞的嬰兒潮、X 世代( Baby Boomers 和 Generation X), 人生才变得积极勤奋,却走向放纵享 乐。来到受溺爱的千禧孩童(Millennials), 再演变至现在我们一起生活的 Z 世代(Generation Z), 更为另类:他们在疫情禁足下习惯孤独不安却渴望被爱;凡事要讲证据但又感性;世事 (信 仰和道德)何曾是绝对;性别不光是男和女,亦有「LGBTQ+」;我行我素但又渴望被认同; 生活闺蜜原来是手机,互联网或社交平台。
研究归纳了青少年不回会教,皆因工作或功课繁忙,活动沉默,崇拜死板乏味,信徒 言行不一,偶然的是非或丑闻更令他们信心尽失。信徒父母卖弄权威,道理过时,有责无 赏,是个家庭与教会的「双面人」。因此,青少年要不是只爱耶稣不爱教会,或索性摒弃两 者。其实,他们不是没时间回教会,只是提不起劲「优先起行」。如大家能从问题根源先开 始着手,自身作好的生活见证,放下长辈高傲身份,虚心聆听关怀,与年青人一同面对疑 难,健康的互信关系便会建立起来。那时,我们就可更适合,更理性教导青少年分辨圣经真 理与属世谬论,培养灵命的圣洁,渴慕灵奶,和投入彼此相爱的团契。
不管时代巨轮多变,我们不应随波逐流,讨好世界。不管青少年生于那个年代,他们 都是按着神的形象被造,是神所怜悯的,祂会透过永恒和绝对的真理为他们护航。教会与家 长要时刻警醒,多认识青年的真需要,慕要成为他们的知己,帮助他们持守耶稣的道路,真 理和生命。此外,我们不忘祈求神赐智慧处理这难题,也不住为年青人灵命祷告,祂必成就。


Church Joomla Template

蔡宁牧师心声 : 为何受浸? (2023-04-16)

「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,是受浸归入祂的死吗? 所以,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, 和他一同埋葬,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,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。」 (罗马书六 3 - 4)
主耶稣基督升天前给教会的大使命中,包括了往普天下去传福音使万民作主的门徒,为信 者受浸及教导信徒遵守主一切的教训。在过去的主日崇拜中,我们看到三位弟兄姊妹信主受 浸,也极其喜乐地享受他们浸礼前的见证!所以浸礼不但是一种仪式,它更是一个非常奇妙且 荣耀的见证,它隐藏着极丰富的属灵意义。神是要藉着浸礼向弟兄姐妹、亲友、全世界、甚至 众天使及「三而一」的神面前作见证。这个见证的总意正如罗马书六 3 所说的是「⋯受浸归入 基督耶稣⋯」 一个信徒接受浸礼又当众作见证,正表明以下五样事实:
已经蒙拯救,出死入生了(彼前三 20-21)- 我们得救是藉着耶稣基督,故彼得说挪亚一家经过洪 水以预表基督徒的浸礼,表明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复活拯救了我们,所以当一个人接受浸礼时, 是见证他已经藉着耶稣基督得救了。
与基督认同 (罗六 3-4)- 圣经提醒我们受浸归入基督的人,是承认基督的死即是他的死,基督 的埋葬即是他的埋葬,基督的复活即是他的复活。 故一个接受浸礼的人是藉着浸礼表明他对基 督与他的关系。
归入主的名下(太二十八 19)- 大使命说:「⋯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,给他们施洗(归入)⋯」 表示我们藉浸礼归入父、子、圣灵的名下,就是属于主的人。「 实际上,你们受洗归入基督 的,都是披戴基督了」(加三 27)。「披戴基督」 就好像动物身上烙上主人的烙印一样,使 人一看就认出我们是属于基督,故在日常生活中当有美好的见证。
与基督联合 (罗六 5)- 浸礼表明是在生命上与主联合的关系,不但在祂的死与埋葬上,同时 也在复活上联合。约翰福音中说祂是葡萄树,我们是枝子,祂常在我们里面,我们也常在祂里 面。所以保罗说:「⋯现在活着的,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⋯」(加二 20)
归入基督的身体 (加三 27-28)- 受浸也表明了归入基督的身体 - 教会。所以不论种族、国 籍、文化、语言、性别,都在基督里合而为一了,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!
愿我们都明白浸礼的意义,更愿意照着我们藉浸礼中所作的见证和表明的心志来生活; 使 我们活着就是基督; 并愿意靠着主,遵照圣经的教训,在教会中学习与众弟兄姐妹过肢体的生 活,与彼此配搭忠心事奉主,真正体现出浸礼的意义。